电话:400-123-4567
安信11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信11资讯

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铭记创业史 奋进新时代

时间:2023-04-24 09:49:57

 

“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传报道航天各单位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发展历程,本报策划推出了“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航天企业辉煌发展历程形象展示特刊。国庆期间陆续推出特刊。

1956年12月,在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的大力倡导和亲自主持下,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室在北京西郊诞生,研究室主任庄逢甘博士带领18名青年学子开始了艰辛的创业。1959年,研究室扩建为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一大批大学毕业生、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来到云岗,掀起空气动力试验基地的建设浪潮。

上世纪60年代,面对内外交困的国情,建设者们发愤学习、深入实践,自主设计和建造风洞,探究试验方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设备配套、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空气动力试验研究基地。

上世纪70年代,航天气动人积极投身于被誉为“淮海战役”的第一代远程导弹研制任务中,开展气动问题攻关,为突破“热障”、确保我国自行研制的洲际导弹成功飞向太平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80年代,攻克“黑障”的战役打响,航天人在压缩“黑障”的艰难探索中奋力前行,为型号研制铺平了道路。

上世纪90年代,航天人开始了解决“神舟”飞船气动问题的新征程,通过大量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解决了飞船的气动外形、气动力和气动热问题,为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现扫清了气动障碍。

庄逢甘题词

十一院办公楼

进入21世纪,空气动力学技术担负起了引领空天事业发展的重任。2004年10月15日,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简称十一院)宣告成立,航天空气动力事业开启了新篇章。

新世纪初期,十一院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与实验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以专项工程、973、863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开拓了中短程无人机、微型飞行器以及太阳能高空无人飞行器等特种飞行器研究领域,跨入我国无人机研制先进单位的行列。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应运而生,培育的环保产业从脱硫逐步拓展到脱硝、水处理等业务领域,工程业绩逐渐遍布全国市场;逐步积累起来的测控产业系列新产品研制能力快速形成,传感器产业化能力不断增强……十一院形成了空气动力、无人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1.2米三声速风洞

汽车环境风洞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与实验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深度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研制,拓展火星深空探测领域,开拓星空飞行试验气动技术平台,突破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特种飞行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彩虹系列无人机突破大批关键技术,占据了国内无人机行业的制高点,T系列太阳能无人机和彩虹-5无人机实现首飞,多款新型无人机和机载系统陆续立项或启动工程设计、应用示范等工作,圆满完成无人机型号生产交付,在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十一院成功推动无人机业务重组上市,实现了优质资源与资本市场的快速接轨,为彩虹无人机高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迅猛发展,环保产业业务拓展到石化、火电、冶金、建材、市政等多个领域,建造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工程,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测控产业销售收入稳步提升,经济规模快速扩大,先后完成对浙江南洋传感器公司的收购控股、对测控技术事业部和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业务整合,实现了转型升级和良性发展;通过无人机资产重组上市进入新材料产业领域,实现了市场稳步增长,其中电容膜保持领先地位,太阳能背材基膜和光学膜均排名市场前列……空气动力、无人机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相结合的多元化产业运营模式,为十一院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聚了力量。

太阳能无人机

华能北方电力海勃湾电厂脱硫工程

传感器产品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十一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政治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全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院围绕院战略发展规划和构建世界一流空气动力研究院的发展目标,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基础性研究。围绕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上着力突破。培养造就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把深入开展产业结构性调整作为深化改革和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在巩固空气动力核心地位的同时,迅速提高特种飞行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经济规模。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推动院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两个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院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26”重要批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议战略部署,为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而不懈奋斗。

航天精神永传承

彩虹无人机团队

彩虹-5无人机

从1999年伊始开始无人机的论证和研制工作,历经20年的风雨兼程,十一院的彩虹无人机团队从最初的7人项目组发展成如今500余人的专业团队。

20年的艰苦奋斗彰显了彩虹无人机团队恪守航天报国的初心,20年铸就的绚丽彩虹昭示了彩虹无人机团队航天强国的使命担当。

他们传承航天“三大精神”,秉承“创新、实干、包容、奉献”的理念,为将彩虹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无人装备与服务提供商,实现他们的航天梦、彩虹梦而不懈奋斗。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方向。彩虹无人机团队始终坚持空气动力原始创新,积极探索无人机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模式,全面突破无人机系统研发、制造和试验相关的关键技术。

彩虹系列无人机已经形成了覆盖低、中、高空和临近空间相结合,低、高、超声速兼备,大、中、小型相匹配的无人机产品型谱,为国内外军地多个用户提供了体系化空中智能无人系统解决方案。

积极践行强军首责,走融合发展之路。

首先,重视市场融合。一型装备服务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外实战经验为我军无人装备战斗力提升和体系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注重产业融合。积极贯彻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和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完成业务与资产整合、依托公司平台借力资本市场完成上市,成为国内无人机第一股;统筹建立开放共享平台,吸引社会优质资源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条共谋发展。

第三,推进重点型号列装,深度融入我军装备体系,走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多年来,该院坚持人才战略,打造传承航天“三大精神”的人才团队。

彩虹无人机团队聚焦以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航天科技集团十佳青年为代表,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占先机,以管理促效益,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平台搭建,优化布局,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胜”的创优争先的良好局面。

彩虹无人机产品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经实战检验,在国际外贸市场享有盛誉;在地质勘探、海洋保护、应急通信、管道巡线、三维测绘等多个民用市场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是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

星空团队

星空团队是十一院为满足飞行试验需求而组建的一支年轻队伍,平均年龄33岁。该团队发挥气动专业优势,在新的试验领域几乎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挑战了多项前沿技术难题,成功完成了平台研制与试验任务,为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试验任务以空气动力创新技术验证为目标,团队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历时3年,加班加点搜集资料、讨论问题,克服条件限制,不辞劳苦,历经多次更改,最终确定了方案。

为了确保试验安全,团队成员有时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踏着没膝的大雪,有时顶着40摄氏度的烈日、迎着滚滚的黄沙,进行实地察看,出色完成了相关任务。

他们坚持严谨的科学精神,在技术“双想”中不放过一丝一毫问题,经过大胆推断和理论计算,及时发现了毫秒级的安全隐患;他们顶着压力,团结一致,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无比艰辛的探索;他们广泛动员,协调各方,凝聚了全院的气动技术力量进行集智攻关;他们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密集开展科学试验。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刻苦攻关,他们终于攻克雄关险隘,获取了多项宝贵的数据,成功解决了多项科学问题,攀上了国内气动试验研究的新高峰。

本版图片由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提供

文/苑轩

编辑/ 孙喆 张晓帆

监制/许斌

返回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400-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2018 首页-安信11娱乐-注册登录站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

平台注册入口